为什么特斯拉 Model 3 的产能总也提不起来?
特斯拉 Model 3 的产能问题创下的关注度可以会入选吉尼斯纪录了。
不说著名的 Twitter Model 3 产能预测账号 @Model 3 VINs 和彭博社建立的预测模型,每隔一段时间,Model 3 就会因为产能问题登上全球各大科技媒体头条。
在特斯拉 CEO Elon Musk 的努力下,Model 3 最近又一次成功的引起了全球媒体的注意。可是仔细翻翻他的说法,华尔街分析师听了想打人。
4 月 2 号的 CEO 邮件:Model S/X/3 的总产能达到了 4000 辆/周,是 2017 年的两倍,到今年年底,我相信产能可以达到去年的 4 倍。
4 月 3 号的交付公告:预计 Model 3 将在未来 Q2 底达到 5000 辆/周。
4 月 17 号的 CEO 邮件:五月底的产线升级可以保证我们到六月底的产能达到 6000 辆/周。
……
我给大家捋一捋,「去年的 4 倍」就是 8000 辆/周,除去 Model S/X 全年稳定的 2000 辆/周,所以 Model 3 到年底的产能目标是 6000 辆/周。可是交付公告里说 Q2 末就达到 5000 辆/周了,整个下半年周产能就涨 1000 辆?看完新邮件彻底崩溃:六月底就要达到 6000 辆/周。
其实没什么复杂的,全世界都在关注着 Model 3,员工们压力也很大。作为老板,Musk 只能对手下人只能一手萝卜一手大棒,刚呵护完就扭头就骂。
那么问题来了,Model 3 这个“从 Model X 中充分吸取了教训,从设计之处就考虑了便于制造”的车型,为什么产能总也提不起来?
身在 Gigafactory 工厂的 Musk 发来了答案:
当然,这句话其实没说到点子上,充其量算原因之一,真正重要的是这句:
这个「超级复杂的传送带网络」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了,Q1 的财报电话会议上(多说一句,Q2 财报电话会议也不远了,到时候可以听听 Model Y 的新进展和马一龙对中国关税降低、股占比放开的看法),Musk 就提到过类似的概念:
在我看来,(特斯拉工厂)最核心的优势有两点,电池模块(自动化产线导致的差异)是最重要的,其次是零部件的传输。也就是将零件传输到生产线上的自动传输系统。特斯拉 Fremont 工厂实际上设计了两个层级,一层负责所有零部件的传输,这些自动储存的零部件被转移到自动传输系统,自动传输系统会直接将之输送至生产线。
电池模块的自动化产线讲过很多次了,供应商不给力、特斯拉接管。不过我谨慎怀疑这个问题应该得到解决,不是限制产能的最关键因素。理由是上次财报电话会议,Musk 说新的电池自动化生产线预计 3 月开始在 Gigafactory 大规模铺设,可是从彭博社监测的增长模型看,3 月产能没有暴涨,月底要求工人们冲量还是没达到 2500 辆/周的预设目标。
下面扒一扒那个「传送带网络」。
汽车制造业有四大工艺:冲压、焊装、涂装、总装。前三个不讲了,大部分新造车公司和传统车厂的先进工厂都能实现 90% 以上的自动化率。唯独总装,自动化率上不去,上面 CBS 的采访里能看到,传说中那个建好又全拆了的「传送带网络」,也是在 Model 3 的总装车间。
所谓总装,就是把车身、发动机、变速器、仪表板、车灯、车门等构成整辆车的各零件装配起来生产出整车的过程。
这个环节为什么很难让机器人去做,机器人可以精准的把大型、高强度的零件组装起来,但一款车里还有很多别的零部件,比如说很多细小的螺栓、用于连接各种电子器件的胶条线束等,这些东西都是塑性零件,“总装很多塑性零件需要敲敲打打的,挤一挤啊什么的。”这种操作对机器人就太不友好了。
考虑到前三道工序的自动化率已经很高,也可以说是总装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汽车的生产速度。
Model 3 现在还积压着 40+ 万的订单,所以特斯拉其实是最有动力对总装“动刀”的车厂了。
Model 3 做总装自动化有两个优势,一是电动车本身已经比燃油车零部件少很多,按照 Musk 的说法,Model 3 只有 10000 个零部件,而 Model S 是 3 万个;二是上面提到那些机器特别不容易抓取控制的线束, Model S 是 3 公里,Model 3 只有 1.5 公里。你可以看到特斯拉一直试图解决阻碍总装自动化的因素。
特斯拉那个「传送带网络」+其他模块的自动化产线,可能构成了业内第一条总装自动化产线。不过既然“运行得不好,把它全拆了”,说明特斯拉还是操之过急了,运行得不好原因也能想得到:零部件还是太多、线束还是太长,导致总装自动化流程太过复杂,机器人效率还不如工人。
所以特斯拉又拨乱反正,17 号的 CEO 邮件说未来几周管弗里蒙特工厂和 Gigafactory 的团队扩张速度要达到 400 人/周,增加人手以实现 7×24 小时三班倒——本来机器人是可以不眠不休的。
今年下半年发布的 Model Y ,零部件降多少不知道,线束只有 100 米。所以可以肯定特斯拉的总装自动化之路还会继续。我很好奇,这么多新造车公司和传统大厂,到底有没有琢磨过总装自动化?反正为了那条“全拆了”的传送带网络,特斯拉已经收购了 Grohmann Engineering 和 Perbix 两家自动化机器制造公司,技术储备是放那了。
用 Musk 对特斯拉工厂的看法结尾:
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esla long-termis not going to be the car; it's going to be the factory.
特斯拉的长期竞争力不是汽车,而是工厂。